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启用10年,收获患者肯定和激励

2023-04-21 09:46:21 来源:浙江日报

在医院里,感谢信和锦旗并不少见。但像浙大二院滨江院区这样,启用10年收到上万件感谢信和锦旗,仍然让人震撼。它们承载着患者对医生和护士的感谢与信任。


(资料图)

“每一件都是对我们治病救人工作的肯定和激励。”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154年历史不仅赋予浙大二院扎根人民的茂盛生命力,更赋予了医院积淀一个半世纪的浙二精神和文化——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

ICU里的70天

70天,是杨维(化名)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急诊监护室待过的时间。回忆起2020年经历的那场生死考验,他仍心有余悸。

当时,杨维在户外跑步时突然失去意识,被紧急送进医院,诊断为劳力型热射病。10个脏器功能衰竭——他的病情,令急诊医学科的医生感到震惊。

“听医生们说,我就像是被塞进微波炉里转了几圈,所有脏器细胞都有受损。”事后他才得知,国际上5个脏器功能衰竭的病死率几近100%。

参与救治的急诊医学科卢骁副主任医师说,救治的难点在于,不仅要解决原发疾病,还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做好各脏器的支持和维护,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这些都是很大的考验。”

救人的心情,每天都像坐过山车,曾经好多次病情逐渐稳定,胜利曙光就在眼前,可一转眼,又急转直下。

杨维的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每次沟通病情时,卢骁和同事们都能感受到两位老人的无助。“那些复杂的治疗方法,他们听不懂,但从始至终对我们保持着无条件信任。”卢骁说。

慢慢地,一切开始好转。杨维意识清醒了,各脏器功能恢复正常,终于转入普通病房。现在的他一口气跑两三公里都没问题,一直与救了他的医生们保持着联系。

重回最爱的讲台

“我真的没想到,还有机会回到讲台。”作为大学教授的李亮(化名),一度以为这辈子再也无法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了。

2021年2月22日,李亮突发心衰,心脏呼吸骤停近30分钟,经过浙大二院专家紧急抢救,终于恢复了心跳。但是,还不能松口气,考虑到长时间的心跳呼吸骤停可能引起缺氧性损伤,专家们决定将他送进高压氧舱治疗。

“让插管病人做高压氧治疗,风险很大。”浙大二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熊冰说,高压氧舱的治疗方式比较特殊,此前很少有深度昏迷的病人进入舱内。经过深思熟虑,专家们选择迎难而上。“因为哪怕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进舱,对于患者后续的康复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熊冰坦言。

这个“搏一把”的决定,得到了李亮妻子和好友的理解与支持。他们明白风险在那里,但他们更相信医生们会做出最专业的选择。

那段时间,经常下雨,医护人员推着转运床奔走,顾不上打伞。李亮的同事也围在一旁,帮医护人员遮雨。这样的往返治疗持续了8天,李亮身上的每个微小变化都让大家感到欣喜:眼球动了,掉眼泪了,能睁眼了,插管拔除了……

治疗很顺利,李亮恢复意识,从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最终顺利出院。他送来一面锦旗,握着医生们的手动情地说:“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产科迎来的第一个宝宝

从二胎妈妈徐亚平所在的小区,就能远远地望见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的大楼。她经常对女儿笑笑说,“你看,你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2015年4月24日,看到护士小心翼翼抱过来的女儿,病床上的徐亚平满心欢喜,而护士们明显比她还兴奋。前一天,浙大二院滨江院区产科病房才正式开放,笑笑是他们迎来的第一个新生儿。产科主任王利权做完手术后特意来到病房,抱着宝宝和一家人合了影。

从业25年的王利权收治过脐膨出等各种疑难病例,遭遇过数不清的惊险时刻。“产科工作突发情况比较多,我们要密切关注每一名产妇的状况变化。”他说,这份工作需要医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悉心守护好每名孕妇和新生儿。

随着浙大二院滨江院区产科医护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有1万多个宝宝在这里健康诞生,产科病区的墙上挂满了来自各地家庭的锦旗和感谢信。

在王利权和同事们看来,新生儿们一声声嘹亮的啼哭和产妇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都是来自生命的最好礼物。

上一篇:

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事业编制(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

下一篇:

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事业编制(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