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微信这个功能,让无数网友社会性死亡了
五一小长假刷地飞速过去啦,大家有回家跟亲人团聚吗?
趁着假期,机哥还思考了个关于亲情的重大问题。
(相关资料图)
具体来说,是关于微信里那几乎人手一个或几个的「家庭群」。
家庭群、家族群,看似简单,却囊括万千。
说它简单也简单,数字时代,大家因亲情血缘凝聚在网上。
说它复杂,那真是太太太太复杂了......
机哥思考的缘由,来自热搜上一个消息。
有位网友分享,自己老爸退了家族群。
还在退出前,发了这么一段话:
这事听起来有点稀罕,很少听说家族长辈退群。
根据前面老爸发的话,还有网友补充前言,事情大概清晰了:
老爷子日常爱分享,但没得到群里其他人的回应,于是心灵受伤,决定退群。
老爷子退群的动作认真的吗?
也许带有些愤怒,又带些伤感。具体怎样,也只有他老人家自己才知道了。
围观了整个热搜的网友们瞬间共情,联想到自家长辈。
有人暗下决心,以后长辈在群里发点什么,都做个积极捧场王。
但也有人觉得,如果长辈分享的东西,跟年轻人不在同一个频率,那这很难捧场。
人不是 AI,热情回复久了都会累。
代沟它始终是条沟嘛。
双方观点在机哥脑海中缠绕起来,但当我扩大探究范围,却发现,家族群问题,远不止分享欲得不到回应那么简单。
它通常只是导火索,引燃的,是或大或小、积攒着的问题和情绪。
跟热搜上的父亲一样,也有小辈因为家长的已读不回,选择退家庭群。
反过来,家人们的分享欲过于旺盛,又成为新问题。
有人因为受不了家人们的语音轰炸,退群求清净。
还有些退群原因,实属无奈。
年轻人有群不轻易退,除非到了分手时。。
因为日常矛盾退群的,也不在少数。
此时此刻,退群与否,似乎成了某种筹码。
父母盼着儿女常回家看看,当孩子实在赶不回家时,老妈怒而退群。
“回不回,你看着办吧。”
也有的父母耍耍花枪,爸爸在闹,妈妈在笑。
老爹被踢出群再进群,跟玩儿似的。
世界名画:《别惹女人》
其实在家庭群的进退之间,无非达成三种结果。
第一种就是上面提到的,某个矛盾点得以解决。
第二种是,闹归闹,最终会被拉回去。
比如手抖不小心退群的,又或者家人之间本来都非常关心对方,只是出点小插曲,聊开了就好。
但也有最最令人心疼的第三种:
退出家庭群之后,孩子心里苦,并没有被拉回去。
可能刚开始是出于想得到重视而退群,结果却继续被无视。。
相当于,持续无效沟通。
再往深了说,就是更苦的故事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能家庭群只是表象。
在家庭群这本难念的经里,以上提到的情况都是主动退群,但也有些乌龙事件,属于被动退群。
比如,有位网友因为聚餐没喊爸爸,被踢出群。
又比如,有位网友在被移出群聊三年后,才发觉。。
真·把生活过成了段子。
从退出家族群的一万种姿势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万个家庭群,有一万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
家庭群,也早已从我们印象中,那个长辈转发各种稀奇古怪信息的群聊,变成另一个人间百态万花筒。
长辈们似乎也在网络生活的历练中,逐渐学会了辨别。
或者,自圆其说。
以前看到家庭群鸡汤,可能还想捏捏鼻子。
现在偶尔刷到,却觉得良言暖心。
我们对家庭群的心态在变,家庭群的作用也在不断延伸。
本质上,家庭群发挥的还是「沟通」作用。
也许选择退群的家人们,心里有一万个苦衷。那么相对地,在群里坚守的家人们,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成功的家庭沟通模式。
干饭人,干饭魂。有的家庭因为「吃饭」话题专门建群,日常重复几句相同的话,却也温馨。
有的家庭群直接上演饭局里「让我来付」的画面,可以说是现实照进网络。。
还有的家庭群,纯纯是父母在秀恩爱/展示个人能力强,子女望而兴叹的。
这种家庭氛围,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幸福。
都说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必须有位幸福的母亲,家庭群也同样。
当内心丰富的妈妈要给狗子申请微信号,全家人都在群里配合演出。
所以说,很多坚守家庭群的亲人们,都有在默默努力,融入群中。
说白了,无论什么群,想长久待下去,都是智商情商大考验。
家庭群不过是其中典型代表,类似的还有班级群、业主群......
一个操作不好,就容易造成社会性死亡。
这种时候,你说是退,还是不退呢?
还有的大聪明想在教师节送祝福,竟想到把所有老师拉进一个群里。
结果,一个个将人家老师移出群聊,机哥替人尴尬的毛病要犯了。
更别提那个经典错误:
自从能修改群备注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把它跟群名称混淆过。
说一千道一万,「胆大细心」这策略,用在各种微信群聊中,准没错。
而且,除去群聊,还有很多功能都暴露着各种社交小心思。
这其中有多少周旋智慧,可不是机哥这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喽~
需要靠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品,慢慢悟。
回到机哥文章开头思考的问题:
对于家庭群里亲人们的分享欲,是回还是不回?
在家庭群里不爽了,是退还是不退?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已经有答案了。
图片来自网络
沉默是金的点赞,
热烈参与的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