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需求下滑 东亚三国货币贬值
(相关资料图)
■ 本报记者 路 虹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8月15日最低点触及,今年首次跌破关口。14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关口,最低至,为6月30日以来首次;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于夜盘再度跌破关口,最低至,亦创6月30日来新低。相比之下,美元指数却出现了明显反弹,日内涨幅超过%,最高涨至。
美元对韩元突破了备受关注的技术位,为韩元进一步贬值打开了大门。韩元上周下跌了约%,创下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分析师称资金可能流出以及整体的避险情绪都是短线拖累因素。8月15日,韩元跌至短线低点1美元对1337韩元,在上周贬值基础上继续走贬。韩国友利银行预测,美国相对于韩国经济增长更快,意味着资金自然会流出,韩元对美元最低会跌至1350韩元。
8月15日,日元汇率一度贬值至1美元兑换145至日元区间,创2022年11月以来近9个月低位。受日美利差扩大心理的驱使,投资者纷纷出售日元买入美元。
东亚三国货币近期竞相贬值,与中日韩近期出口下滑速度明显有关。
今年7月份,中国进出口万亿元,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万亿元,下降%;进口万亿元,下降%;贸易顺差5757亿元,收窄%。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中国进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下降%;进口亿美元,下降%;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韩国7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至亿美元,为连续第十个月下滑,并创下自2020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进口同比下降%,至亿美元,导致当月录得亿美元贸易顺差。今年6月,日本进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下降%;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下降%。自2022年4月份以来,日本对外出口已经连续15个月下降。
东亚三国出口明显疲软,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全球商品需求下降明显。据日本海事中心称,进入2023年以来,从亚洲发往美国的海运集装箱数量一度同比下降20%至30%。原因有多方面所致,一是如某大型集装箱运输公司表示,需求虽然存在,但零售商的过剩库存尚未消化,不足以推动新的增产和运输;二是美国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公司海运分析调查专家指出,新冠疫情结束使人们的消费模式由商品转向旅行等服务业,这对当前商品需求影响较大;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导致全球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无奈地被动追随,尤其是在不少经济体连续加息力量的推动下,全球企业生产与私人消费的成本显著增加,与出口直接联动的外部需求因此受到抑制。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认为,下半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美联储很可能会调整其加息步伐,美元指数的走向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全球总需求仍将持续收缩。如果下半年全球总需求下滑,那么出口贸易仍将出现低迷趋势。
汇率变动往往对一国的出口贸易产生重要调节作用,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与促进出口,近期东亚三国货币竞相贬值也在情理之中。
日韩在国内消费不景气的趋势下,选择放松货币政策是维持国内经济稳定的必要手段,由此可以看见,为改善汇率而收紧货币政策还是为维护经济增长而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宽松,日本与韩国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跳出东亚的经济范畴而放眼整个亚洲经济,会发现今年以来几乎所有亚洲国家货币与中日韩货币一样都出现了不小的贬值幅度。
从目前来看,全球商品需求不足趋势仍将延续,以及美国7月通胀数据出现反弹,可能扰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实施节奏,美元指数近期持续上涨也与之有关。在多方因素共振下,东亚货币汇率走势仍待观察。